搜狐媒体 | 普益基金:看机构投资者怎么买基金

2017-09-24

原标题:普益基金:看机构投资者怎么买基金

投资市场上流行一句话“买的不如卖的精”,意思是金融资产、理财产品的卖方掌握了其大部分乃至全部的信息,而买方只掌握小部分信息甚至不能掌握真实信息,故卖方更了解资产,且会在交易中占有绝对优势。而为了弥补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买方会力求获得更多信息,尤其是投资额较大的机构投资者,会比个人投资者投入更大的精力去研究资产。故有人认为,机构投资者的业绩会优于个人投资者的业绩。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以2017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中的权益性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市场为例,做一个简短分析。

机构投资者的收益并不比个人投资者高,但相对稳健

2017年公募基金半年报公布了权益型基金中的投资者持有比例数据,我们按照机构投资者持有基金比例,将权益型基金分成八个基金组,力求每个基金组的基金数量大致相等(但鉴于99.9999%与99.90%的差别无绝对意义等情况,不追求绝对相等)。

通过分析这些基金组在2017年上半年净值增长率(来源于其半年报)的平均值,我们发现,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较高的权益型基金平均收益并不是最高的。

通过上图可以发现,虽然机构投资者基本不投的基金(0.00%~0.80%组)收益最低,但全由机构投资者投资的基金收益也并不高。分组中平均收益最高的组,是机构投资者不怎么看好的组(16.00~36.00%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机构投资者的投研能力不如个人投资者?

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分析每组基金的收益极值和p分位数来得出结论。所谓极值,是指样本(此处样本指收益率,下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谓p分位数,是指将样本从小到大排列,排位在p的样本值。这两个指标可以粗略反映收益率的取值区间及离散情况。

从极值来看,受到机构投资者青睐的基金最低收益率明显高于不受机构投资者青睐的基金,并且除6.00%~16.00%段外的基金组,最低收益率均随着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的递增而递增。从最大值看,剔除78.00%~99.00%段的极端情况,机构投资者青睐的基金收益并不高。

从分位数看,机构投资者青睐的基金收益率呈现出“低分位数不低、高分位数不高”的态势,分布相对集中。这一现象或许正好反映出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诉求之一:并不追求超高收益,只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追求相对稳健的低收益。

机构投资者追求较低波动,持有比例越大的基金组波动越小

上文提到机构投资者不追求最高收益,只追求相对稳健收益,那么,他们在日常投资中怎么认定“稳健收益”呢?或许基金净值增长标准差指标能给我们启示。

从各基金组净值增长率标准差的平均值来看,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基金组风险差别并不大,其标准差平均值稳定在0.75%-0.76%;但其后的几个组中,标准差平均值明显逐组下降。

从分位数指标来看,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机构投资者投资比例较高的基金组,在标准差均较低的情况下,25%分位数和75%分位数差别较小。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喜欢每天都有收益而且每天收益率变动不大的基金。

综上,机构投资者的偏好通过收益率和标准差的分析暴露无遗。比起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更喜欢收益适中甚至偏低、收益波动不大的基金,且要尽最大可能规避亏损。实际上,这些标准也适合大部分个人投资者——不要看这类基金的收益不高,但在保持盈利的情况下,长期看,其收益将优于那些收益忽高忽低的基金。